爱发热小说
临时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谍战:我在敌占区扮演鬼子军官 > 第330章 达成共识

第330章 达成共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历史上,中国远征军虽成功迟滞了日军南下的攻势,保卫了滇缅公路及西南大后方的安全,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十几万人埋骨他乡,其英勇可歌可泣,其牺牲亦令人扼腕叹息。

一方面,由于盟军内部指挥权责不明,中国军队在联合作战中屡受掣肘,缺乏主导权。

中、英、美战略目标各异,致使指挥体系混乱,军令传递迟滞,严重影响了作战效率与战场应变能力。

另一方面,滇缅战场的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原始丛林密布,气候湿热,疫病横行。

加之许多部队仓促入缅,既缺乏针对性训练,也未有足够的装备与物资准备。

在这种条件下,环境与疾病导致的非战斗减员,甚至超过了战场伤亡。

郑主任目前仍兼任军令部第二厅的中将副厅长,主要工作就是军事情报的收集、分析与整理。

对于林致远提出的分析,军令部内部其实早有类似研判,只是大多数人都未对气候与环境因素给予足够重视。

当前,日军已开始进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中越铁路随时面临被切断的危险。

同时,滇缅公路也频繁遭到轰炸,严重影响了物资运输的效率。

尤其在上月,英国在日本的外交压力下单方面封闭了滇缅公路,进一步加剧了物资运输的困境。

统帅部虽曾多次讨论主动出兵以保障滇缅公路畅通,却屡屡遭到英方的阻挠。

因此,很多人都预料到,中日必将在滇缅地区爆发一场大战。

只是这场仗怎么打?会打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现在,林致远提出让部队提前适应山地丛林作战的建议,令郑主任陷入深思。

良久,郑主任还是摇头叹息道:“眼下我军与日军在多条战线对峙,兵力吃紧,很难像日军那样抽调部队专攻丛林作战训练。”

“更何况,相应的装备、药品和补给也都是问题。即便我将你所说的情况呈报统帅部,在日军动向未明之前,恐怕他们也很难下决心在滇缅一带提前布防。”

林致远清楚郑主任的顾虑,但他仍希望引起上层的重视,便诚恳地说道:“主任,我明白全局的难处。只是希望能早做打算,哪怕只是初步适应训练、储备关键物资,将来真到临战之时,也能少付出一些代价。”

郑主任忽然目光锐利地看向林致远:“药品和物资补给……你能解决多少?”

林致远坦然回答:“不瞒主任,几个月前,我就开始陆续向内地运送抗疟药、消炎药和其他战备医疗物资。虽然规模尚有限,但只要有所需,我定当竭尽全力持续筹措。我是真心实意想为抗战尽一份力,还望主任鼎力支持。”

郑主任目光如炬,一掌拍在桌案上:“好!致远,国家危难之际,正需要你这样既有远见、又能实干的人!”

他站起身,语气坚决:“统帅部有统帅部的全局考量,但我们军令二厅,负责的就是情报和战研。此事,我一定会向上呈报。”

见郑主任表态支持,林致远也稍稍松了口气,连忙将桌上的支票递了过去:“主任,若要将102师调往滇缅布防,恐怕仍需多方打点,此事还须劳烦主任周旋。”

郑主任看了一眼支票,略作沉吟,最终还是收下了。

国军内部派系林立,所幸顾志雄的102师虽属中央军旁系,但不算主力,调动起来阻力相对较小。

“此事我会尽力斡旋,”郑主任语气凝重,“但你要明白,最终能否成行,仍要看统帅部的整体部署和战局发展。”

林致远郑重地点头:“属下明白,有主任出面推动,已是成功了一半。”

郑主任闻言哈哈一笑,其实,即便林致远不提供活动经费,他也会用心促成此事。

他相信只要顾志雄的102师布防在滇缅,林致远就会持续不断地往后方运送更多物资。

当然,有了这二十万美元,事情办成的可能性自然更大一些。

送走郑主任后,茶室里只余林致远一人。他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白雾缭绕间,眉头紧锁。

周慕云在门外悄悄看了一眼,见林致远神色沉郁,没敢进来打扰。

后世提及远征军,尤其是第一次入缅作战,总不免心中一痛。

那是一场付出巨大代价,却又异常憋屈的战役。

武器装备落后是一方面,但令人愤懑的是屡遭英方欺瞒与背叛。

说好的协同作战,转眼就成了掩护英军撤退。承诺的空中支援和补给物资,总在关键时刻消失无踪。

以大哥顾志雄现在师长的身份,即便所部被调往滇缅,未来也难以改变高层的决策,更扭转不了大局。

若想真正改变远征军的命运,就不能被动地受制于盟军,甚至也不能指望山城的统帅部。

顾志雄现在只有一个师,力量还是太薄弱了……但如果,他执掌的是一个军呢?

烟雾缭绕间,林致远想到了刚调到华中前线的大阪第四师团。

只要价格合适,这支部队可是连日本天皇的继承权都可以拍卖的。

虽然后世被证实是一场闹剧,但第四师团经常避战,在战场上卖队友,倒卖物资的事时有发生。

那么,只要价格合适,他们是否也可以配合演一出‘溃败’的戏呢?

一旦顾志雄能以一个师的兵力,击溃日军的第4师团,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必将震动国内外舆论。

要知道第4师团可是日军的甲种师团,战斗力不可小觑。

届时,再顺势推动顾志雄凭此战功扩编为一个军,甚至争取到更多独立指挥权与后勤支持,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想到这里,林致远掐灭了手中的烟,眼神渐渐凝聚起一丝锐光。

如今距离远征军入缅作战还有一年多,时间虽紧,却未必不能布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