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与郑相见
接下来几天,林致远除了偶尔在办事处露面外,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半岛酒店陪伴顾晚秋和孩子。
这日午后,他刚回到酒店套房,周慕云便步履匆匆地送来一封电文,神色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林致远接过电文快速看了一眼,动作微微一顿。
这封电文来自郑主任,询问他是否身在港岛,并提出约见。
一瞬间,林致远的眼神锐利起来,他抬眼看向周慕云,目光中带着审视。
周慕云顿觉后背一凉,连忙躬身解释:“老板,我自追随您以来,从未与郑主任有过任何私下联系……”
沉吟片刻,林致远很快理清了其中的关键。
柳云龙能从山城顺利接走顾晚秋等人,没有郑主任的默许和暗中安排是绝无可能的。
以郑主任的敏锐和手中的情报网络,推测出他此刻身在香港,并非难事。
林致远想了想,便有决断。
他确实有不少事需要与郑主任面谈,在香港会面,无疑是难得的机会。
“回复郑主任,”他吩咐道,“晚上约他在半岛酒店的茶座见面。”
周慕云如释重负,立即领命:“是,我这就去安排。”
郑主任此次得以南下香港,背后固然有戴春风的精心运作,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秉承了老头子的直接授意。
随着日军南下,南洋地区的战略地位陡然提升,已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关键舞台。
南洋有大量心系民族的华侨,他们持续向国内输送了大量抗战物资与资金,其力量不容小觑。
并且,郑主任早年曾于南洋一带活动,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悉。
因此,老头子派他来南洋筹建军统海外站,争取更多的华侨支持,同时与当地的英方势力建立联系,获取更多战略资源和情报。
而香港是情报交流的重要枢纽,各国领事馆人员、富商、间谍于此云集,自然成为了郑主任南洋之行的第一站。
晚上,半岛酒店二楼茶座包厢。
林致远带着周慕云提前半小时抵达,两人均做了伪装。林致远化身南洋商人,而周慕云则扮作随行秘书。
林致远在包厢内静候,周慕云则肃立在门外,留意着四周。
八点整,郑主任准时出现,身后跟着两名随从。
他一眼就看到了候在门口的周慕云,伸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随即示意随从在外等候,自己推门走进包厢。
林致远见郑主任进来,立即起身敬礼。
郑主任满面笑容,一把握住林致远的手,目光在他身上细细打量。
当初林致远因贪污受贿被下狱,他并未出手强保,既是避嫌,也是观望。
但没想到后来,林致远竟会主动请缨前往沪市执行刺杀任务。
那时局面九死一生,念在林致远临走前还专程来拜访,他便将周慕云派到其身边协助。
不曾想,林致远不仅完美地完成了刺杀任务,更是在危机四伏的沪市站稳脚跟,生生开辟出一方天地。
相比之下,军统上海站在这期间接连折损两位站长,更显出林致远手段之高明。
并且,林致远还打通了前往潭城的走私渠道,虽然他只分到了一半的物资,但这么长时间带来的收益也有几十万美元。
只不过,林致远对戴春风和他都存有提防之心,他们至今仍不清楚林致远在沪市的具体潜伏身份。
就连周慕云,这个以前的心腹,去了沪市后也断了与他的私下联系,这足以说明林致远驾驭下属,掌控局面的手段高超。
对此,郑主任倒并不介意。
他不像戴春风那样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加之其志向来不在军统,只是碍于老头子的安排才留在军统。
林致远所展现出的能力与独立性,反而让他更加看重这个年轻人。
两人相继落座后,林致远谦恭地为他斟上一杯热茶:“主任,没想到竟能在香港与您相见。”
郑主任接过茶盏,轻呷一口:“日军南下之势日益明显,委座命我南下筹组海外站,以应对变局。致远,你在沪市有没有渠道,能获取日军南下的具体情报?”
林致远沉吟片刻,凭借前世的一点记忆,谨慎回道:“据我所知,日本陆海军确实在积极备战南下。为了南下,日本海军计划新成立第六舰队,陆军更是频繁调动和换装。”
“但具体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属下就无法得知了。”
郑主任闻言,放下茶盏:“你能知道这些,已属难得。我这次来香港,也是想看看情报市场上有没有相关消息。”
“情报市场?”
郑主任解释道:“像沪市、香港都有专门的情报交易圈子,但极为封闭,若无可靠引荐,外人根本进不去。”
“英国人迫切希望获取关于日军南下的情报,我可为你牵线,让你接触沪市的情报市场。”
林致远心中一动,他早就听说过沪市有情报市场,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见林致远应下来,郑主任也松了一口气。
他将林致远引荐入沪市的情报市场,也是想利用林致远的财力,当然这些费用总部肯定会报销。
但情报交易往往讲究时效,通常需先行垫付,没有一定财力的人难以立足。
又闲谈片刻后,郑主任并未过问顾晚秋等人的去向,也没有打听林致远在沪市的身份。
见时机成熟,林致远从怀中取出一张支票,轻轻推至对方面前。
郑主任目光扫过,见是二十万美元的巨额支票,不由得一怔,抬头看向林致远:“致远,这是何意?”
林致远身体微微前倾,神色郑重:“主任,属下有一事相求。不知是否有可能,将102师调往滇缅边境布防?”
郑主任面色也随之严肃起来:“跨战区调动兵力难度极大,我想先听听你的理由。”
林致远早有准备,斟酌着开口道:“如今日军已封锁沿海,国际援助仅能依靠滇越铁路与滇缅公路输入国内。日军既已决心南下,切断这两条运输线是迟早的事,我们与日军必有一战。”
“滇缅地区山高林密,气候湿热,地形与气候和内地完全不同。据我所掌握的情报,日军已在东番岛等地开展丛林作战训练。若待战端开启再仓促应战,恐将付出巨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