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未来的火箭发动机,火箭发动机攻坚小组,师徒合力
特殊部门的领导没想到钱老会提出这个要求。
不过考虑到钱老目前的研究工作,领导也意识到了什么,走到李铁锤跟前,说道:“铁锤同志,你一定要好好配合钱老的工作。”
“是!”
李铁锤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小伙子,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们五院的人了。”钱老冲着李铁锤点了点头,便背着手转身离开。
李铁锤赶紧跟在了后面。
老鬼此时还没明白过来,疑惑道:“领导,铁锤不用挨批评啊?!”
“挨批评?”领导看着两人的背影,笑了:“钱老竟然亲自出面了,看来铁锤同志搞出来的这个火箭远超出了我的预料。”
他看向老鬼说道:“你马上通知下去,凡是见过火箭的同志都要谈话,要求他们绝对保密!”
“明白!”老鬼此时脑瓜子嗡嗡作响。
铁锤同志变成火箭专家了
五院位于京城郊区,外面看上去就跟普通的工厂差不多,破破呼呼的大门,旁边挂着斑驳的门牌子。
吉普车进到院内,李铁锤就发现了不同。
这里到处都是巡逻的卫兵,即使吉普车上有通行证,还是被拦下来了三次。
检查非常严格,就连钱老也需要出示证件。
“那边是教室,后面是咱们的研究所。”钱老看到李铁锤盯着一排平房,笑着解释了一句。
“教室?”李铁锤更加疑惑了,还没来得及发问,教室里就传来了一阵声音。
“陈轩同学,你的书本呢?”
“老师,我已经上缴了。”
“胡说,这上面压根没有你的签名,是不是把书本藏起来了,赶紧拿出来。”
“.....老师,我们的学习时间很紧,这书本带回去,还能在宿舍里多背一会儿,您怎么就不同意呢!”
“你这是违反保密条例!”
钱老本来打算带着李铁锤直接回实验室,听到教室里传来声音,扭头朝着教室走去。
李铁锤也紧跟在后面。
教室内,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的研究员,正训斥一个身穿藏蓝色制服的年轻学生,那学生大概也就十八九岁的年纪,嘴唇绷紧,显得很不服气。
“张教授,怎么回事儿?”钱老进去之后问道。
“钱院长,您来了,这位学员名叫陈轩,违反了保密条例,我正在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研究员连忙解释。
“陈轩同学,你对咱们的教学有意见?”
陈轩对钱院长很尊重,站起身低着头说道:“我们这批学员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这些教材还不能带回去....”
李铁锤此时也算是听明白了,五院还肩负着培训火箭研究员的任务,陈轩这些人都是从国内挑选出的人才。
只是这年月国内的火箭事业正处于最基础的阶段,教材由五院自己编纂,其中包含了不少机密技术,为了防止外泄,特意规定上课不准做记录,教材上完课要上缴。
陈轩这些学生为了赶功课,自然有些不满。
钱院长搞明白情况后,看着陈轩说道:“陈同学,你急切学习的心情我能理解,只是对于咱们五院来说,保密是工作的第一要务,万一这些东西泄露了,将带来多少的危害,你也知道吧?”
此话一出,陈轩的脸色变了几变,尴尬的低下头:“钱院长,我确实犯了错误。”
“年轻人嘛,提出意见,哪能算得上犯错误,是不是啊,老张?”钱院长看向张教授。
张教授连连点头:“是是是,这都是小事儿,算是上课时的讨论,不用记录下来。”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这件事不会出现在陈轩的档案记录上。
果然跟记录的一样,钱院长特别坚持原则,同时也注意工作作风....李铁锤心中腹诽着,跟着钱院长进到了实验室内。
“来,我给大家伙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李铁锤同志,今天的火箭就是铁锤同志造出来的。”
“铁锤?!”刘教授听说钱院长把人带回来了,也凑过来看热闹,看到李铁锤,忍不住喊出声来。
“老师,您也在这里啊。”李铁锤连忙走到刘教授跟前。
钱老也愣住了:“你们认识?”
刘教授指着李铁锤说道:“这位是我的学生,前阵子关于潜射导弹的性能要求,就是铁锤提出来的。”
此话一出,也证实了李铁锤火箭知识的由来,刘教授身为实验室的主力,知识非常渊博。
钱老笑了:“没想到竟然是一家人,老刘啊,你这学生可是了不得啊,自己造了枚火箭。”
“我其实没教铁锤多少知识,都是这孩子悟性高。”
刘教授连忙解释,只是现在实验室里的大佬们都不相信他的话。
刘教授解释了两遍,见没有用处,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咋都不相信呢?
他也清楚这些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李铁锤搞出来的火箭,具体构造到底如何!
钱老让学生给李铁锤倒了杯茶,递过来问道:“铁锤同志,你那枚火箭的发动机到底是怎么设计的?”
李铁锤也顾不得喝茶了,拿起钢笔,边解释,边画图:
““我采用的是简化版的分级燃烧循环,受限于加工能力,没有做高压补燃,但核心思路一致,让燃料和氧化剂在进入主燃烧室前,先在预燃室进行部分燃烧。”
“预燃室用的是单组元催化点火,靠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高温,先点燃一部分液氧甲烷混合气,产生的燃气直接驱动涡轮泵,这样能减少能量损耗。”
“涡轮泵呢?”钱老忽然开口,指尖轻轻敲击桌面,“液氧的低温会让金属脆化,甲烷的密封性也难处理,你怎么解决的?”
“用了轴向柱塞泵,”李铁锤在涡轮泵的位置画了个齿轮状结构,“泵体用的是锻钢,内壁镀了一层镍磷合金,抗低温性能比铸铁好得多。
密封件没敢用橡胶,用的是紫铜包覆石棉,虽然摩擦系数大了点,但在-183c的液氧环境下不会失效。”
刘教授凑过来,指着图纸上的管道走向:“你这氧化剂和燃料管路是并行缠绕的?”
“液氧走内层,甲烷走外层,利用甲烷的蒸发潜热给液氧保温,同时液氧的低温又能抑制甲烷气化,一举两得。
这是从制冷设备的盘管结构里学的,算是土办法。”
“喷管扩张比多少?”
“15:1,”李铁锤报出数字,“考虑到是近地增雨,不需要高空喷管的大扩张比,这个比例在10-15公里高度效率最高。而且喷管是截短型的拉瓦尔喷管,尾部用了喇叭形扩散段,就是您刚才看到的那个‘五个窟窿’,其实是燃气导流槽,能减少底部阻力。”
听到这里,钱老和那些教授们的脸色都发生了变化,这种设计看似简单,却解决了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问题。
只是少量燃料就能产生如此大的推力,如果运用在潜射导弹上,那么射程也许真能超过四千公里。
李铁锤其实是把后世猎鹰火箭的发动机构造,揉碎了重新进行了设计,猎鹰火箭能够往返大气层,用来当做潜射火箭的发动机简直是小儿科。
特别是李铁锤利用到的知识,有很多确实是北航那些教材上的,刘教授也在课堂上讲解过。
刘教授一时间有些恍惚了:难道我真是明师?
钱老盯着图纸看了足足半个小时,忽然抬头看向李铁锤:“这些知识,是从哪本书上看来的?”
“大部分是在刘老师那里学到的。小部分是《火箭发动机原理》和《低温工程手册》,”李铁锤老实回答,“还有几本国外的过期期刊,上面有老毛子r-7火箭的发动机拆解图,我琢磨了半年。”
“很好,”钱老终于点头,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赞许,“明天开始,你到第一研究室报到。
我们正好在搞一款新型火箭发动机,你的这些‘土办法’,或许能解决大问题。”
随后,五院的人事处帮着李铁锤办理了相关手续,保密处对李铁锤的资料和档案进行了重新审核。
李铁锤离开后,钱老在刘教授的肩膀上拍了拍:“老刘,名师出高徒啊。”
“钱总工,这都是铁锤自己的悟性好.....”刘教授迟疑片刻,说道:“不过他毕竟是年轻人,想法可能超前了.....”
钱老看出他的想法,打断他:“你放心吧,就算是这小家伙犯了错误,那也是我这个院长的责任。”
说完,他决定交下底,接着说道:“咱们的火箭研究工作,一直跟在老毛子的屁股后面走,现在几乎走到了尽头,是时候更换思路了。”
刘教授也听说过院里面打算重新设计、重新规划一种新型火箭,这才明白钱老为何会如此激动。
李铁锤弄出来的火箭推力强大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他采用的液氧和液氨燃料是未来火箭燃料的发展方向,同时发动机采用的涡轮机设计,据说国外也在考虑。
此时,保密处的同志敲开了办公室的门,递交了一份审核报告,上面显示李铁锤没有任何问题。
考虑到潜射导弹的研发必须加快进度。
李铁锤跟工程厂那边请了一个月的假,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了五院第一研究室。
第一研究所是核心部门,主要负责火箭发动机的研究。
钱老从研究室内抽到了八个研究员,连带李铁锤一共九人,成立了火箭发动机攻坚小组。
小组长由陈教授担任,李铁锤担任副组长,那些研究员们都打趣这是上阵师徒兵。
小组成立后,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根据李铁锤的设计,制造出一款超大推力的火箭发动机。
二是制造出潜射型号的发动机。
李铁锤把全套图纸都拿了出来,并且还将后世的一些火箭设计理念讲了出来。
“火箭的推力一定要大,大力出奇迹。”
“成本一定要低,越便宜越好,只有便宜了,将来咱们大规模发射卫星,才能承担的起。”
“火箭一定要大,越大能装载的东西越多。”
刘教授和其他教授们都惊呆了。
国内研究火箭,向来极重轻量化。
受限于大推力发动机短缺,设计师只能在箭体上精打细算,把重量优先分配给燃料和载荷。
这类火箭主要承担军事、遥感卫星发射等国家任务,全靠拨款支撑,从未考虑过商用。
但任何技术,初期靠拨款起步没问题,若始终无法创造价值,便难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小美家的f35外销、nasa将发射任务交给spacex,本质都是通过商业变现反哺技术
盈利能投入研发,推动技术升级,形成“技术创利-利促升级”的良性循环。
国内的火箭技术要走向世界前列,这条路是必经之路。
当然了,李铁锤并没有太着急,反而把精力集中在了火箭发动机本身。
毕竟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五院的人才和技术储备是国内顶尖的,在国际上也能排得上号,再加上李铁锤已经对发动机的设计了然于心,项目的进展很快。
刘教授则负责配件的制造工作。
燃料泵、氧化剂泵、传感器、调节器....一个个配件需要从全国各地的工厂专门定制出来。
如果配件的质量出了问题,还需要重新更改设计,确保地方工厂能够以现有工艺造出来。
这段时间李铁锤过得很开心,一边忙着研制发动机,一边继续在空间站内研究潜射导弹,回到家还能继续跟柳晏荷玩贴贴。
周一,李铁锤休息了一天,一大早就乘坐五院的专车来到了研究室内。
看到刘教授上班了,李铁锤从帆布袋里取出两条白条烟递过来:“老师,这是从我老丈人那里顺来的。”
“你小子啊。”刘教授是个老烟枪,但是作为研究员和教授,工资并不高。
这年月有种说法,叫做研究原子弹的,不如造茶叶蛋的。
李铁锤最开始的时候还搞不清楚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后来才知道,这两年国内准备筹建正副电子对撞机,预计投资4亿人民币经费,这可是八十年代的4亿啊,超过当年全国科研经费的一半。
刘教授这批老研究员的工资已经好几年没有涨过了。
当然了,这事儿跟李铁锤没啥关系,要做到的只是尽快把真正的火箭发动机研制出来。
李铁锤进到办公室里,刚打开图纸,桌子上的电话就响起了:“铁锤同志,麻烦你回工程厂一趟,老毛子的外事人员来了。”
老毛子的外事人员
李铁锤皱起眉头。
咱跟老毛子好像没什么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