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传阅与《米哈伊尔征服了巴黎》!
当屠格涅夫终于千里迢迢从巴黎回到圣彼得堡的时候,俄国的冬天基本上也已经结束了。
一般来说,俄国的中部地区到了三月底和四月初,河流便基本上已经解冻完毕,农民们也将在四月中下旬开始春耕,而在更远一些的地区像西伯利亚,这里的农业活动往往会因冻土融化延迟至五月。
正常时间的话,中部地区到了五月底便是夏季的开始,就像在屠格涅夫后来的作品当中,常以“五月底林间夜莺开始歌唱”象征中部地区夏季的到来。
而按照屠格涅夫和米哈伊尔的约定,差不多就是在五六月份的时候,两人便一起去屠格涅夫他们家位于乡下的庄园里打猎、游玩顺带再写作一段时间。
想到这里,屠格涅夫那也是跃跃欲试,毕竟照米哈伊尔所说,他基本上没怎么接触过枪这种东西,至于打猎什么的更是一窍不通,这种情况下,屠格涅夫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向米哈伊尔表演一番什么叫百发百中,俄国第一神枪手。
但在此之前,当屠格涅夫整顿完毕看着安静的圣彼得堡,一时之间竟然也是忍不住微笑了起来,还是先让圣彼得堡躁动起来吧!
毕竟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位俄国作家的作品竟然征服了欧洲文化中心巴黎的民众,从这个角度来说,米哈伊尔简直就是俄国文化界的神圣王亚历山大一世!
而为了避免自己又像上次一样错过了米哈伊尔的关键信息,屠格涅夫也是在去帕纳耶夫家之前看了看圣彼得堡近期的杂志报刊,结果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似乎是因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最新内容的缘故,屠格涅夫竟然在杂志报刊上看到了对米哈伊尔的大肆攻击和辱骂。
什么下贱的农奴妄想靠文章攻击高尚的贵族先生们,公然挑战和颠覆等级秩序,俄国文学有史以来最为肮脏的污蔑和指控
所有的这些东西简单概括起来就是,米哈伊尔竟然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贵族的丑恶,就像前几年果戈里在他的《死魂灵》当中所做的那样。
在此之前,尽管米哈伊尔所写的小说无疑是在批判,但是好像几乎没有对着什么大人物和贵族群体指手画脚,即便是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开篇也只是浅尝辄止,甚至说不少读者在看到小说里的公爵同意了婚事这一情节后,反倒觉得这位公爵其实是一位高尚的先生,只是假装表现得很恶劣而已。
但是现在的话,当米哈伊尔揭开了真相,人们简直发现这位公爵恶的无以复加,既没有宗教信仰,为人又极端的冷酷自私,如此一来,对米哈伊尔的攻击陡然增多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学,又有多少作品是直接描写贵族阶级的丑恶呢?
果戈里是写了,然后他就被铺天盖地的声音给搞得玉玉了,为此只好去国外旅游散心,好躲避国内令他烦恼乃至感到害怕的声音。
而此时此刻,看着报纸上的这些恶毒的指控,并且还有人公然威胁要将这件事举报到第三厅甚至沙皇那里去,屠格涅夫自己代入一下,感觉他要是米哈伊尔,指不定就惶惶不可终日甚至直接抑郁,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作了。
出于对米哈伊尔的担忧,屠格涅夫匆匆浏览一番杂志报刊之后便径直朝米哈伊尔家赶去。
由于走的时候耽误了一点时间,多呆了几天,因此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屠格涅夫在今天回来。
等忧心忡忡的屠格涅夫匆匆敲响米哈伊尔家的房门之后,很快,米哈伊尔家的房门开了,紧接着米哈伊尔家的小女佣米拉便探出了一个脑袋,等她认出屠格涅夫之后,这位小姑娘便压低了嗓门开口说道:
“尊敬的屠格涅夫先生,米哈伊尔先生他现在还在睡午觉,您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我现在就去喊醒他。”
看了看已经暗下来的圣彼得堡的屠格涅夫:“?”
你管这叫睡午觉?
这给我干哪来了?这还是晚上吗?
“都这个点了,他不起来吃晚饭了吗?”
愣了片刻,屠格涅夫突然这么问道。
“米哈伊尔先生最近练琴练的很累,所以中午大吃了一顿,应该还不饿。”
“那他具体都吃了点什么呢?”
屠格涅夫忍不住追问道。
“这个吗”
尽管脸上有些为难,但想了想屠格涅夫同米哈伊尔的关系,这位小姑娘终究还是回道:“我记得是吃了一些牛肉,一些香肠,少许的酸黄瓜,不多的水果和一点点餐后的蜜糖饼干.”
屠格涅夫:“???”
看来米哈伊尔确实会跟法国的大作家仲马和巴尔扎克先生很有共同话题
至于说练琴这个点,屠格涅夫也并没有忽视掉,而是又忍不住追问了一番,结果得到的答案是
什么?米哈伊尔不仅要弹钢琴,而且还要试着写曲子?
再次看了看圣彼得堡昏暗的天色,尽管已经有些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已经回到了俄国,但屠格涅夫终究是有事情要做,因此在将一些从法国带回的信件交给小女佣米拉之后,并没有喊醒米哈伊尔的屠格涅夫便朝着其它地方走去。
毕竟事实证明,米哈伊尔压根就不会因为那些评论抑郁和难受
与此同时,在圣彼得堡的夜晚,从来就不缺文人们的聚会,而由于最近圣彼得堡的文化界确实发生了几件大事,因此在今天这个晚上,《祖国纪事》以及圣彼得堡其它一些杂志的老板正聚集在一起进行一场欢快的晚宴。
而他们聊着聊着,也难免谈论起了他们很多人的最大对手《现代人》杂志:
“哈哈哈,他们最近可不好过啊!我都听人说了,最新一期《现代人》杂志发售后,他们的订户可真是掉了不少,还有不少人正嚷嚷着让他们退钱呢!”
“何止!听说审查机构已经要他们重新删改这一期的内容了!再不删改的话,这一期杂志将不被允许发行,说不定杂志后面的发行也会受到影响。”
“我早就说了,像他们这样老是刊登那种阴暗荒谬的文章,迟早有一天是要惹出大麻烦的!瞧瞧,我的话现在是不是灵验了?”
“不愧是克拉耶夫斯基先生,竟然早早的就有了如此高见!”
“就让那个毛头小子继续折腾下去吧!《现代人》杂志迟早会毁在他手里的!”
“我们可得抓紧一点,一定要让圣彼得堡的读者们认识到《现代人》杂志反动的真面目!这样要不了多久,就不会有多少人再订它了。”
毫无疑问,类似的攻势向来不少,但像这一次的话,还真是一直以来效果最好的一次,只因那篇卑劣的小说,确实伤害到了一些高尚的先生的情感,让他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由于难得取得这么大的声音,于是在这场充满了快活的气氛的晚宴当中,克拉耶夫斯基不小心喝多了一点,甚至已经进入了微醺的状态,而就是在这样美妙的状态之中,他突然发现晚宴当中又出现了一个熟悉的人脸。
因为此人之前狠狠出了一番风头的缘故,克拉耶夫斯基也是很快就叫出了对方的名字:“屠格涅夫先生,您怎么在这里?难道您是想加入我们吗?”
对于屠格涅夫出国的事情,他们多多少少听闻一些,甚至说关于米哈伊尔的小说在法国引起了怎样的反响这件事,他们也通过一些途径听到了一些。
但是由于内心的情感作祟外加坚决地认为俄国人的小说不可能在法国火起来,毕竟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因此他们只当有些消息是传言,或者说,关于米哈伊尔的小说在巴黎一败涂地才是他们真正记得的消息。
况且真要说的话,短篇小说和连载长篇小说那能一样吗?!
难度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
而关于屠格涅夫和米哈伊尔的关系,克拉耶夫斯基以及在场的其他人无疑是心知肚明的,所以这位米哈伊尔的好友在这样的时刻过来,莫非是想弃暗投明,投奔他们这些真正该投奔的人?
不等处于微醺状态的克拉耶夫斯基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他便看到屠格涅夫在同他们这些人礼貌地打完招呼后,就笑着同其他人说起了什么,等到气氛刚好的时候,克拉耶夫斯基就看到屠格涅夫拿出了一些报纸递给众人。
而最初的那个人在看过之后竟然忍不住当场笑出声来,接着在传阅的这个过程中,气氛愈发的热烈,笑声也越来越多,等到一份法国报纸终于到克拉耶夫斯基手中的时候,克拉耶夫斯基在看过之后便发出了同样欢快的笑声。
只因这份报纸的核心版面有着一个十分显眼的标题:《来自俄国的乞丐妄想从巴黎讨到一口饭吃》。
瞧瞧瞧瞧!
上赶着让别人打自己的脸!
还有比这更下贱的行为吗?
他何止是在丢自己的脸?简直是在丢我们俄国人的脸!
就这么短短一会儿,克拉耶夫斯基就已经想好了明天该在报纸上刊登什么内容。
趁他病要他命,直接给他致命一击让他再也翻不了身!
不过有些奇怪的是,这样一个愚蠢的年轻人给他这么大的版面干什么?
不等克拉耶夫斯基想清楚,下一份报纸就已经传来,依旧是核心版面:《高贵的巴黎人愿意施舍给俄国佬一个机会》。
瞧瞧瞧瞧!巴黎的先生们就是心善!但越是给他机会,才越能暴露出他的痴心妄想和愚蠢!
只不过等又来了一份报纸后,克拉耶夫斯基的眉头忍不住微微皱了一下:《疯子才会给出的价格!俄国佬疑似与出版社老板和编辑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卑鄙!
竟然用如此下作的手段让自己的小说被法国人看到,真是丢我们俄国的人!
好在是等到下一个标题之后,即《八十天环游世界?作者应当被送到精神病院当中》,克拉耶夫斯基的表情就又放松了下来。
但是很遗憾,等到又一个标题《全新类型的连载小说引发一定的关注》出现后,克拉耶夫斯基的心中突然有了一种不妙的感觉,而这场宴会当中那原本快活的空气,不知为何正变得越发沉重起来。
由于怀疑自己是不是喝的有点多,克拉耶夫斯基便暂时停止继续看下去,而是坐直身体摇了摇脑袋,然后喝了一些其它提神醒脑的东西,等到他稍微觉得好受了一些之后,他便来不及关注场上其他先生难看的脸色,而是赶忙看向了剩下两份报纸,只见这两份报纸上那两个显眼的标题赫然写着:
《沸腾的巴黎!福格先生的环球旅行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史上最巧妙的结尾!整个巴黎都在期待米哈伊尔先生的下一部小说!》
克拉耶夫斯基:“.”
胡扯!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胡扯!
这两份报纸不会是那个米哈伊尔自己印刷出来的吧?这样的话他当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就这么一瞬间,原本其实还有点笑嘻嘻的克拉耶夫斯基却像是家里突然有了丧事一般,脸色简直难看的跟吃了屎一样,作为自认的被米哈伊尔欺骗和剥削的人,克拉耶夫斯基无疑是最希望《现代人》和米哈伊尔完蛋的那一个。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为什么巴黎竟然会传来这样的噩耗?!
而还不等克拉耶夫斯基开口质问屠格涅夫,说米哈伊尔伪造法国的报纸究竟是何居心,屠格涅夫却是在一众先生难看的脸色下,果断的溜之大吉,接着便又朝着一个新的地方赶去。
作为一个热衷于社交的人,屠格涅夫几乎在任何一个大点的圈子里都有熟人,于是在这么奔波了一晚上后,虽然圣彼得堡有许多杂志报刊的老板都不太愿意相信某件事,但这其中总归是有一些为了销量和关注可以放弃其它东西的人。
于是没过多久,终于是有几家报纸不顾杂志界有些先生的封锁和警告,选择将已经赶制出来的文章放进自家的报纸里,因此没过多久
看到了报纸上的头版内容的圣彼得堡居民们:“?”
俄国作家米哈伊尔的作品征服了整个巴黎
哪来的混账野史?怎么能野到这种地步?
那可是巴黎!欧洲的文化中心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