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领导来了
刘光天和高美琪随着王校长步入一间简朴却庄重的会议室。
室内光线明亮,陈设干净整洁,唯有墙上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和几幅苍劲的书法作品透露出几分不寻常的气息。
几人刚落座不久,门外便传来一阵沉稳而急促的脚步声。
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身影熟悉、目光睿智的长者在众人的陪同下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温和却极具穿透力的笑容。
他径直走向站起身的刘光天,伸出宽厚有力的手。
“刘光天先生,幸会。”长者的手握得很紧,带着一种真诚的热度。
“这几天啊,我们几个老家伙,还在会议上反复研究、讨论你通过外贸部转交的那份庞大的投资计划书,真是大手笔,大眼光!没想到,今天先以这样的方式,在这里见面了。
你这可是先声夺人啊,哈哈!”
他的笑声爽朗而富有感染力,瞬间让会议室里原本极为紧张肃穆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他的目光转向旁边的高美琪,同样亲切地点头致意:
“这位一定就是高美琪女士了,感谢二位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深情厚谊。”
刘光天面对这位决定着国家未来方向的领导,态度不卑不亢,保持着那份沉静的尊重:
“首长过誉了。国家百业待兴,处处都需要资金,我们只是尽一份海外赤子的心意。
教育是根基,人才是未来,唯有根基牢固,未来才能枝繁叶茂。我们希望能为此略尽绵薄之力。”
“好一个‘略尽绵薄之力’!你这绵薄之力,可是能撬动未来大局的力量啊!”
首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示意大家都坐下。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教育部长和王校长,语气变得更为郑重:
“光天同志,美琪同志,你们这份百亿港币的‘华夏英才振兴基金’计划,非常好,令人振奋!!”
他用了“同志”这个称呼,显得格外亲切和认可:
“这不是简单的捐赠,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是对我们改革开放政策最有力的支持,更是送给华夏民族未来的一份厚礼!我代表高层,代表国家,感谢你们!”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
“你们的选择是有远见的。我们刚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
你们这笔资金,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更是高瞻远瞩。
它不仅能极大改善这些顶尖学府的硬件条件,更能为我们吸引、培养一流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首长看向教育部长:
“对于华兴集团的捐赠,以及后续的投资计划,各部门要开通一切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全力配合。
要成立最高规格的对接小组,确保这笔基金每一分钱都落到实处,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同时,要尊重捐赠方的意愿,管理委员会的建设要充分听取刘先生他们的意见。”
最后,他再次看向刘光天和高美琪,眼中充满了期许:
“你们开了个好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大门越开越大,会有越来越多像你们一样的爱国同胞,加入到建设祖国的洪流中来。
希望华兴基金能成为一颗火种,点燃华夏教育科技事业的蓬勃未来!”
首长的肯定与指示,为一切定下了基调。
会议室内的气氛虽然依旧庄重,但先前的那份惊愕与不确定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效务实的协同感。
接下来的商议进行得异常顺利。
教育部部长迅速接过话头,与王校长、刘光天、高美琪以及随行的办公厅工作人员一同,开始具体磋商捐赠仪式的细节。
“刘先生,高女士,”部长语气恭敬而热情:
“如此盛举,必须有一个与之匹配的、正式而隆重的仪式来铭记。您看,将捐赠仪式定于两日后举行,是否合适?”
刘光天与高美琪交换了一个眼神,从容颔首:“一切听从国内安排,我们没有意见。”
“好!”教育部长显得雷厉风行
“我们即刻成立仪式筹备小组。流程上,初步设想请领导同志出席见证,由教育部主要负责主持,邀请北大、复旦、清华等受益院校的代表,以及首都各大新闻单位的记者到场。”
王校长在一旁补充道:“仪式虽需隆重,但也应秉承刘先生务实之风,不宜过于冗长。核心应是捐赠协议的签署与基金的正式启动。”
高美琪微笑道:“王校长所言极是。仪式是为理念背书,而非追求浮华。我们希望焦点始终集中于基金本身及其旨在服务的对象——华夏的学子与科研事业。”
首长赞许地点点头:
“美琪同志说得好!形式为内容服务,隆重而不奢靡,务实而显真诚,这就很好。”
他随即对身旁的工作人员嘱咐:
“通知办公厅和礼宾司,全力配合教育部,确保后天的仪式圆满成功,展现出我们对外开放、重视人才的决心与诚意。”
具体的流程、出席人员名单、讲话要点等细节被快速而高效地逐一敲定。
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中方对这次捐赠的高度重视与感激之情,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刘光天一方的意愿。
会面结束,刘光天和高美琪在王校长的陪同下离开。
走出办公楼,午后的阳光依旧明媚。他们知道,后天他们将不仅仅是签署一份捐赠协议,更是要参与并见证一段崭新历史的开启。
空气中,仿佛已能听到那历史车轮缓缓向前滚动的沉重而充满希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