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现场会惊雷,再起风波
刘大奎、赵德海在红星厂搞破坏,人赃并获,连夜就被市局提走。
消息像长了翅膀,第二天一早就传遍了轧钢厂。工人们群情激愤,骂声一片。
“狗日的!吃里扒外!”
“冯涛都进去了,这帮余孽还不消停?就该全抓起来!”
张建军没让这事影响厂里的节奏。上午,他召集厂领导班子开了个短会,通报情况,重点部署全市老旧设备改造现场会。
“破坏分子要严惩,市局周局那边会深挖。但咱们的正事不能耽误!”张建军声音沉稳,透着不容置疑的力度,“现场会后天准时开!老杨,你负责整体协调。李副厂长,厂区参观路线和安全保卫,你再过一遍筛子,一只苍蝇也别放进来捣乱!”
“刘工,所有展示设备,特别是改造后的滚齿机,做最后检查调试,数据要漂亮,运行要稳如泰山!”
“明白!”几人齐声应道,神色严肃。
散会后,张建军刚回办公室,厂办秘书就敲门进来:“张厂长,阎埠贵阎老师…在厂门口传达室,说想见您一面,您看…”
张建军眉头都没动:“不见。让他回去。厂里正忙。”
厂门口,阎埠贵佝偻着背,在传达室窗户边焦急地踱步。
听说张建军不见,他脸色灰败,嘴唇哆嗦着,最终长叹一声,失魂落魄地走了。
下午,张建军带着刘建业和技术科骨干,一头扎进车间,亲自盯着那台即将作为样板的滚齿机做最后测试。
机器轰鸣,数据流在显示屏上稳定跳动。张建军拿着游标卡尺,抽检了几个刚下线的齿轮,公差完美。
“好!保持住!”张建军拍拍机器外壳,对围过来的老陈、王小虎等人道,“后天,就让全市的同行看看,咱们红星厂的工人,是怎么点石成金的!”
众人轰然应诺,干劲十足。
———
两天后,红星轧钢厂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全市各大厂的领导、技术骨干、市工交办、工业局的头头脑脑,甚至市报的记者,黑压压来了上百号人。
陈为民副市长和郑国栋亲自带队。
杨厂长、李爱国满脸红光地陪同介绍。张建军作为技术总负责人,走在队伍最前面,沉稳地讲解着改造思路和关键难点。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改造后的主力滚齿机。”张建军指着那台重新喷漆、焕然一新的设备,“核心是利用现有分度头和液压系统,加装国产伺服驱动模块和自研的控制算法,辅以精密工装定位,实现了精度跃升。成本,不足进口新机的五分之一!”
他示意周铁柱开机演示。机器启动,运行平稳,噪音极低。
加工出的齿轮被送到便携式检测仪上,齿形、齿向误差数据清晰地显示在大幅挂板上——远优于部颁标准!
“好!”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声,现场顿时爆发出热烈掌声。不少厂长和技术人员围上来,仔细查看设备,询问细节,眼神里充满了惊叹和热切。
“老杨!你们红星厂这下可放卫星了!”一个兄弟厂的厂长用力拍着杨厂长的肩膀,语气酸溜溜又佩服。
“张副厂长,这改造方案的核心参数,能不能…”另一个厂的总工凑到张建军身边,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张建军笑了笑,声音洪亮地传遍现场:“技术不是藏着掖着的!红星厂的经验,就是要拿出来共享,共同提高!”
“稍后交流环节,我们技术科的同志会给大家分发详细的改造技术要点手册!有什么问题,现场提,现场答!”
这话一出,掌声更热烈了!这才是干实事的格局!
郑国栋和陈为民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赞许。郑国栋拿起扩音喇叭:“同志们!红星厂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自力更生、技术革新的巨大潜力!”
“市工交办决定,成立全市老旧设备技术改造攻关小组,由张建军同志担任组长!全面负责推广红星经验,协调解决各厂改造中的技术难题!”
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干部,从人群后面挤到陈为民身边,神色凝重地低声汇报了几句,递上一份文件。
陈为民副市长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眉头紧锁。他迅速扫了一眼文件,又抬头看向正在解答技术问题的张建军,眼神复杂。
郑国栋也注意到了,凑过去低声问:“陈市长,怎么了?”
陈为民把文件递给他,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山雨欲来的沉重:“刚收到的部里急电。北边,龙江重型机械厂,引进的万吨水压机,安装调试卡壳了!”
“主缸密封系统泄露,整机趴窝!苏联专家束手无策,撂了挑子!那边是‘一五’重点项目,耽误不起!”
“部里急令,抽调全国精兵强将组成专家组,火速支援!点将名单…第一个就是张建军!”
郑国栋看着文件上“张建军”三个字后面跟着的“技术组长”头衔,倒吸一口凉气!
万吨水压机!那是真正的国之重器!这担子,比西南那次还重千钧!
现场会还在热烈进行,张建军被热情的同行们围着。陈为民和郑国栋交换了一个眼神,暂时压下惊雷。
直到参观交流结束,送走大部分参会代表,陈为民才把张建军单独叫到了厂办会议室。
郑国栋和杨厂长也在,脸色都异常严肃。
“建军同志,坐。”陈为民指了指椅子,把那份部里急电推到他面前。
张建军拿起文件,快速扫过。
当看到“万吨水压机”、“主缸密封泄露”、“苏联专家束手无策”、“点名张建军任技术组长”等字眼时,他瞳孔微微一缩,但脸上没有任何慌乱。
“情况紧急。”陈为民看着他,语气凝重,“龙重是156项重点之一,这台水压机关系到几个重大军工项目的材料供应!部里的命令是,专家组最迟后天集结出发!你是技术组长,担子最重!有没有困难?”
张建军放下文件,抬起头,目光沉静锐利,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任务!”
陈为民重重一拍桌子:“好!要的就是这股劲!郑主任,老杨,你们全力配合建军同志!厂里工作安排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专家组名单和行程,部里会直接协调,你们厂办负责对接!”
“是!”郑国栋和杨厂长立刻应道。
杨厂长担忧地看着张建军:“建军,这刚回来没几天…身体扛得住吗?”
“厂长放心,没问题。”张建军语气坚定。
离开会议室,张建军没有回自己办公室,而是直奔钳工二车间。
机器还在运转,工人们看到他,纷纷停下手里活计。
“张厂长!”“厂长!”
张建军走到那台改造好的滚齿机前,拍了拍它厚实的机身,声音沉稳地传遍车间:“同志们!现场会很成功!红星厂的经验,要走向全市了!”
工人们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但是,”张建军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现在有个更紧急的任务!北边龙重,万吨水压机趴窝了!国家需要咱们去支援!我马上要带队过去!”
车间里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更响亮的回应:
“厂长!您放心去!”
“咱们家您甭操心!”
“给咱红星厂争光!”
老陈挤过来,低声道:“厂长,那玩意儿…比咱这复杂百倍啊!您…”
张建军拍拍他肩膀:“再硬的骨头,也得啃下来!家里,就交给你们了!把改造经验推广好,把生产抓好!等我回来,咱们红星厂,还要再上一个台阶!”
“是!”老陈挺直腰板,用力点头。
张建军最后看了一眼轰鸣的车间,转身大步离开。
新的征途,已在脚下。龙江的冰雪,正等待着这把来自四九城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