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热小说
临时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 第308章 官方语言

第308章 官方语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小院门口,副指、老师长、老政委等人快步走出。

相互告别后,他们又各自坐上自己的车辆。

说来也无奈,他们虽然都在城里,相距也没多远,但是最近这段时间都忙得连轴转,他们碰面的时间都屈指可数。

这不,还得赶回去接着开刚才中断的会议,开完会还得把各项事情落实下去。

两辆车一前一后开上主街道,过两个路口又分开,一辆开往总参,一辆开往政院。

车内,老政委搓了搓脸,收拾了一下沉痛的心情。

长出一口气后,老政委看了眼跟他一起坐在后座的赵刚。

“之前王顺和同志卖毒粮给鬼子,我还诧异,他为什么对鬼子那么恨,整天想着将鬼子亡族灭种,现在我算是明白了。”

老赵此刻的表情不是太正常,以往他都是慈眉善目的,甚至说难听点,有些妇人之仁,但此刻满满的都是杀气。

主要还是时间的问题,他现在说白了也是个抗大刚毕业还没两年的政工干部,不像原剧中后来那样经历了好几年战争的老革命。

他参与领导一二九运动后,隔年就进了抗大,学习三年后才调到前方。

按老李的话说,老赵身上还有点儿生瓜蛋子的意思。

不过这次看到731照片的相册,让他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

“王顺和同志之前还提醒我,说让我看照片之前,不要吃饭。”老赵说着深吸一口气,“刚才我看了第一页的照片,就没敢看第二页了,我是真怕当着首长们的面吐出来。

那还只是那么多相册其中的一本,其中的一页!”

老政委点了点头,他们还好,十几年仗打下来了,什么没见过?

“所以我们现在的忙碌,劳累,一个人恨不得掰成两个人用,是有意义的。

就像导员说的,国家强大,未来我们的人民,才能避免遭受残害。

把心态调整一下,把悲愤化作动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是,首长!”

老政委再次呼出一口气,又想到什么:“我怎么突然觉得,阎部长,不太适合教育部的工作呢?”

老赵一愣,心说怎么跳到这话题了?

随即便对老政委感到钦佩,刚才老政委也满是悲愤,但真就如他所说的那样,迅速调整心态,将精力放到了工作中。

老赵连连点头:“我也有这样的感觉,阎部长当初执掌晋省,虽然十分重视教育,但他的教育主张,是以旧思想糟粕为核心。

加上他这个人耳根子又软,容易受到一些不怀好意之人的影响。

这次会议上他的议案,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老政委终于露出一丝笑容:“晚点我找他聊聊,听听他的想法,要是他愿意的话,我觉得由他来领导经贸部的工作,比较合适。

一来资格老,一句话就能让晋商服气,晋商服帖了,其他地区的商帮也就好搞了。

二来他经常有一些突破性思维,这份灵活性,是我们组织内很多同志都没有的。

我们是以公有制和集体制经济为主,但就像王顺和同志说的那样,不管什么行业,都要有竞争,没有外部压力,很快就会从内部开始烂掉。

现在民间大部分旧资本都去国外了,私企有点儿快死光的架势,得通过阎部长,让他们稍微喘口气。”

“您的观点完全正确!”老赵表示赞同,“不过这样的话,人大那边要尽快起草劳动者保护法,否则导员那边不会允许我们开这个口子。”

老政委闻言咂吧了一下嘴:“还是我们先拟一个暂行条例交过去审批吧,他们那边各种法律的修订,已经一个头两个大了,劳动法想要颁布实施,今年之内根本不可能。”

说话间,老政委看了看前车窗,发现已经到地方了。

本来就不是很远,要不是导员突然召集的重要会议必须赶时间,他们刚才就走过去了,还省了来回的油钱。

车缓缓停下,下车后,两人快步走进办公大院,一路走回会议室。

一进去,就听到会议室中一众领导正在激烈地争论着。

见老政委回来,大家也连忙安静下来。

老政委笑呵呵地坐回自己的位置:“商量什么呢?脸红脖子粗的?”

便听阎长官说道:“额们在讨论官方语言用哪一种。”

老政委一愣,翻了翻自己的笔记本:“这好像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议题啊。”

“是的首长!”一名相对年轻的干部站起身,板着脸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现在所讲的官话,自明清开始,已经沿用了几百年,可以说是普及度最广的语言!

如果要改,那很多事情都会受到影响,我本人就是陕北人,但我真觉得不合适!”

“扯!”阎长官表示不服,“在北平话列为官方语言之前,额们国家的官话奏是长安话,用了一千多年!

自古以来,奏是定都在哪儿,就用哪儿的话当官话,额们定都长安,倒让长安老百姓学北平话,你看他们愿不愿意?”

站起身的年轻干部感觉有些怼不过,就在这时,他旁边突然传来呲啦一声。

转头看去,却是边上文化部的领导从笔记本上扯下了一张,递了过来。

“你用官话读一下这首诗。”

年轻干部愣愣地接过,看了一眼后直接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

“行了!”文化部的领导抬手打断,“你再用长安话念一遍。”

“耳遭想炉省自眼,遥看瀑布寡前窜,费六直下伞千呲,腻四泞贺挪就添!”

刚坐下的赵刚当即眼睛一亮:“哎,我觉得这很好听啊。”

文化部的领导笑了。

然而却听建设部的领导发言道:“好听是好听,但语言不光是听,还要用到工作当中!

我认为单一地区的方言,都不适合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因为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很难学。

古代的时候,交通不便,很多老百姓甚至一辈子都没出过自家村子,所以官话是哪里的方言,对于他们而言影响不大,因为根本没必要学。

官话官话,顾名思义就是官员说的话,方便工作协调。

但是现在,随着发展加快,各地之间人员流动性会越来越大,所以必须要有一种说出来对方就算不是很懂,也能听个大概的官方语言。

要不然两个人相遇,相互间完全无法沟通,稍微有点小事就会引发矛盾。

所以我的建议是,结合各地方言的特点,重新创造一种最通俗易懂的语言。

而且这种语言一定要够简单,方便学习,有利于我们扫盲工作的进行,同时不能脱离我们原有的文化传承!”

文化部的领导听到这话当时就瞪直了眼,这可是个大活,现在都忙成孙子了,还来个重担?

然而他刚想说话,就听到了鼓掌声,转头一看,却是老政委在那里鼓掌。

随即,赵刚也开始鼓掌,像是个一百多斤的大海豹。

其他领导不明所以,只能跟着开始鼓掌,这倒给建设部的领导整得有点儿不好意思,憨笑着跟大家点头致意。

等掌声落下,老政委笑道:“其实,王顺和同志,早就给我们送来了完全符合要求的语种,叫做普通话。

跟我们现在讲的官话,差不多,同时还有整套的拼音文字教材,我看过了,确实很方便老百姓学习。”

众人集体懵逼。

这有了那不早说?刚才还吵得面红耳赤的。

老政委也看出了他们的心思,顿时乐了:“吵一吵,把内心的想法都说出来,也是好的嘛,憋着多难受?

既然大家刚才已经讨论过,那么这个议题就不讨论了,就用王顺和同志带过来的普通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